日前,記者從新華聯集團獲悉,新華聯控股成功重整后,公司正回歸良性發展軌道,旗下新設立的北京新華聯資源開發有限公司,聚焦黃金、鎳、鉻等優質礦產資源的開發。
去年重整成功的新華聯文旅,7月底出爐了“摘星脫帽”后首份中報,業績“含金量”凸顯,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850.87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2.7億元。在文化和旅游部6月確定的2024年新一批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中,長沙銅官窯文化旅游度假區位列其中,新華聯文旅核心優質資產銅官窯國風樂園(銅官窯古鎮)作為其重要功能組團,擦亮“國字號”旅游招牌。
紛至沓來的好消息背后,是新華聯控股和新華聯文旅化解債務危機,實現“涅槃蝶變”的一場驚心動魄的“歷險記”和“重生記”。
這條涅槃重生之路,既展現了民營企業積極自救、勇于破局的擔當,也離不開各方紓困、府院聯動的積極作為。新華聯控股和新華聯文旅的成功重整,成為大型危困民營企業與危困上市企業重獲新生的生動案例,為保障民營經濟主體的合法權益、增強民企發展信心提供了樣本。
懸崖邊的“自救”:一場債務危機的化解
作為一家涉及文旅地產、化工新材料、礦業與石油、投資與金融等多個產業的大型現代企業集團,新華聯集團走過了30多年的風雨歷程,有過快速發展的“高光時刻”。
“2019年,是新華聯集團歷史上最好的一年,集團總資產1260億元,營收1056億元,年合并利潤32.63億元,年納稅超過50億元。”新華聯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傅軍介紹,集團當時擁有全資、控股、參股企業120余家,其中包括8家上市公司,員工7萬余人,連續16年躋身中國企業500強和中國民營企業100強。
不曾想,這樣一個綜合實力不菲的大型企業集團,卻遭遇到一場巨大的債務危機,走到“懸崖邊緣”。
這場危機緣何而來?過度融資、過度投資、過度多元化,加上三年疫情嚴重影響——這是傅軍帶領整個集團高管團隊深刻自我剖析后的認識。
2018年之前,新華聯集團陸續發了200多億元的企業債券,利率最高達10%。“從2018年底到2019年,我們砸鍋賣鐵還了192億元的債務,但很多已經投資出去的錢并不能馬上見效收回,導致了資金鏈空前緊張。”傅軍說。2020年3月,新華聯控股發行的10億元“15新華聯控MTN001”公開債到期無法兌付,引發流動性危機,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且近10年來,新華聯積極轉型文旅產業,累計投資近300億元打造了系列大型文旅景區、主題樂園以及海洋館、博物館、文化演藝、娛樂體驗、高端酒店等文旅產品與業態。文旅產業回報周期長,見效慢,加上疫情反復影響,2020年,新華聯文旅出現虧損。到2022年底,公司因3年連續虧損和凈資產為負,面臨嚴重的流動性危機和退市風險。
從2020年起,新華聯集團和新華聯文旅走上了一條奮力自救的艱辛之路,傅軍提出了保員工工資、保基本支付、保正常運行、保合規經營、保企業利潤的“五保”要求。但經過一系列的卓絕努力,債務風險化解收效甚微。
2022年春節后,新華聯集團正式決定通過司法重整化解企業債務風險。同年4月18日,新華聯文旅董事會也正式決定啟動公司司法重整程序。
“大部分企業遇到困境后,往往會害怕重整,覺得重整還是破產,接受度不高。然而隨著核心資產不斷被執行,再啟動司法重整可能就錯過了最佳時機,企業最終只能走破產清算之路。”新華聯控股和新華聯文旅司法重整項目管理人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謝元勛說,“作為企業家,能不能有一個更加開明開放的姿態來對待司法重整,非常重要。傅總在這方面的判斷和把握時機的能力,非常值得肯定。”
不過,司法重整并非易事。其系統性強、復雜性高、涉及面廣,對任何一家大型危困企業來說,都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
首要之處,是看其有沒有市場價值和重整可能性。“經過梳理,我們發現新華聯集團資產價值里最大的兩塊,一塊是新華聯文旅,另一塊是山東東岳集團。”謝元勛說。也正因有了這些具有市場價值的核心資產,新華聯控股和新華聯文旅司法重整方案得到了市場、債權人、投資人等各方認可。
新華聯文旅作為上市平臺公司,在自身陷入債務危機的情況下,兩家核心子公司北京新華聯置地和長沙銅官窯公司亦面臨債務風險。為徹底、統籌化解整體債務問題,北京市一中院對上述三家公司進行協調重整,最終保留了新華聯文旅的核心經營資產,一攬子全面化解了債務危機,消除了退市風險。
新華聯文旅成功司法重整,避免了新華聯控股持有的股票價值因退市受損,大幅降低了新華聯控股擔保債務的償債壓力。同時,由于剝離了低質低效資產,引入了資金資源活水,新華聯文旅實現重整新生。
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創造增量價值,是新華聯控股司法重整的另一個關鍵點。據管理人介紹,重整前,新華聯控股持有東岳集團23.12%的股權。東岳集團為中國氟硅行業龍頭企業,下屬兩家核心子公司已上市,另一家核心子公司正在籌備上市。通過回購及受讓等方式,新華聯控股持有了東岳旗下三家核心子公司的股權,同時引進金石新材料基金等投資人現金收購部分股權,另以部分流通性強、潛在價值高的上市公司股票用于抵債,最終將東岳集團23.12%的股份變為價值提升超過一倍的現金和股票直接償債,讓債權人獲得了更高增值的清償利益,實現多贏格局。
危困中的“暖流”:一股精準高效的合力
新華聯控股和新華聯文旅勇于主動破局、選擇司法重整的背后,離不開良好的政策和法治環境,以及多方紓困合力的托舉。其中,府院聯動機制成為此次司法重整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強調,要完善市場化重整機制,對陷入財務困境但仍具有發展前景和挽救價值的企業積極適用破產重整、破產和解程序。國務院以及證監會也專門就危困上市公司通過重整實現重生提出了指導意見。
“司法重整制度日益完善,司法實踐不斷發展以及設立破產法庭等司法創新,為符合條件的危困企業尋求司法保護和實現重生創造了更加有利的制度環境。”傅軍表示,這為新華聯控股、新華聯文旅依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公平清償債務、拯救保全企業注入了底氣。
北京市政府、中國證監會、最高人民法院以及北京市地方金融局、北京市證監局、通州區政府、長沙市政府、望城區政府、深交所等各級政府部門、金融監管機構在嚴謹評估和審查的基礎上,給予了新華聯控股以及新華聯文旅司法重整大力支持;北京市一中院公正司法、高效辦案;重整管理人北京金杜律師事務所悉心指導、全力推進……多方紓困合力,成為新華聯順利重整的加速器。
“政府部門可以協助法院快速識別有重整價值的困境企業,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資源協調;人民法院則可以利用其法律專業優勢,為企業提供高效的司法服務和保障。”傅軍說,這種聯動大大縮短了司法重整的時間周期,提高了重整效率,避免企業陷入更深的困境。
上市公司司法重整就是和時間賽跑。在新華聯文旅重整過程中,北京市一中院打出“預重整+統籌重整+協調審理”組合拳。在預重整工作基礎上,該案自正式受理至審結僅用時32天,重整計劃執行僅耗時14天。
北京市一中院破產法庭主審此案的法官劉彧介紹,北京市一中院統籌新華聯文旅重整范圍內的子公司長沙銅官窯注冊地位于湖南省長沙市,如果由不同法院分別管轄、不同管理人分別負責重整,將徒增重整成本和時間,降低重整效果。為此,北京市一中院依據相關規定,經兩地高級人民法院跨省協調后,報請最高人民法院確定實施集中管轄,實現對本案三個重整程序的統籌重整和協調審理。
在新華聯文旅預重整階段,北京市一中院指導公司和臨時管理人迅速開展各項工作。劉彧說,預重整期間基本完成了投資人公開招募、投資協議簽署、債權審查、清產核資、重整方案制定等核心工作,推動完成了上市公司重整的前置程序——最高院、證監會“雙線核查”工作,確保了上市公司在2023年底前重整成功。
一次司法重整,是一場大力度的跨部門協作。新華聯控股與5家關聯企業進行實質合并重整,新華聯文旅與2家子公司進行協調審理,有效簡化了司法程序、降低了司法成本,堅決維護了各方權益和社會穩定。今年5月,北京破產法庭成立五周年通報的15個典型案例中,新華聯控股、新華聯文旅司法重整案均位列其中。
重生中的“光芒”:一條創新發展的大道
“新華聯控股和新華聯文旅重整兩案,是北京地區大型民營企業市場化、法治化開展重整,積極自救,自上而下整體化解債務風險的典型案例。”劉彧介紹,此次兩個重整案共化債近800億元,盤活資產數百億元,維系了新華聯集團體系內多家企業的經營主體地位和新華聯文旅的上市公司地位,保障了債權人、職工、投資人、債務人、出資人等多方利益主體的合法權益,為“集團+上市公司”債務風險統籌化解模式提供了范例。
“作為企業,承擔著經濟社會發展、科技創新、解決就業、上繳稅收、維護社會穩定等系列責任。任何時候,企業家都不能亂了陣腳,不能躺平和甩鍋,而要堅定信心,積極作為。”傅軍認為,對困境企業而言,有些問題靠企業自身能力沒有辦法解決,尋求司法保護可能是唯一出路。
踏平坎坷成大道,征途漫漫從頭越。完成司法重整后,新華聯控股和新華聯文旅正在苦練“內功”謀發展。
新華聯文旅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正聚焦文旅主業,開展強鏈優鏈穩鏈補鏈工作,在做優做精現有文旅業務的同時,通過低成本并購、管理輸出、科技賦能等,進一步做大文旅業務規模和效益。確保公司重整后一年定方向、打基礎,三年上規模、見成效,五年強品牌、成龍頭的目標實現。
傅軍表示,新華聯控股等企業重整后,將牢記“厚植實業,報效國家”的企業使命,自我變革,創新發展,輕裝上陣,穿越周期,不斷提升企業治理能力、風控能力、破局能力、重生能力,繼續創造價值,踐行社會責任,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民營企業的大繁榮作出更大貢獻。